2024年7月30日,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发布简报,题为《数字战场:中国的全球信息操纵与美国的应对之道》,分析了中国在全球信息环境中的影响力,并提出了美国政府应对这一挑战的策略。简报指出,中国的信息战略已从单一的数字影响力扩展到全球政治权力的全面行使,其策略不仅包括传统的宣传,还涵盖了数字基础设施、国际政策以及外交策略等多个层面。中国的目标是通过控制信息领域来确保政权生存,并在全球舞台上获得更大影响力。
背景
近年来,中国的全球影响力行动引起了国家安全领域的高度关注。美国国会听证会、媒体报道和学术研究均指出,中国通过外国信息操纵和干预(FIMI)策略,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影响力。为应对这一威胁,美国政府的多个机构,如外国恶意影响中心(FMIC)、全球干预中心(GEC)和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已采取措施提高公众对外国影响的警惕性并增强抵抗力。然而,由于各组织对信息操纵的定义和范围存在差异,反制中国影响力的努力依然分散且缺乏协调。
报告下载,请点击原文链接。
报告目录
执行摘要
第一部分:评估中国对信息领域的武器化
2.1 中国的信息战略及其演变
2.2 信息战略的未来趋势
2.3 当前政策讨论中的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美国政府对中国信息领域武器化的反应
3.1 美国政府机构的现有策略和措施
3.2 各机构间合作与协调的现状
3.3 政府应对的主要挑战
第三部分:有效应对中国信息领域武器化的美国政府建议
4.1 制定全球信息战略
4.2 强化跨部门合作
4.3 借鉴盟友和合作伙伴的经验
4.4 提升信息领域的防御能力
结论
第一部分:评估中国信息领域的武器化
中国的信息战略在过去五年中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局限于数字影响力的扩展,而是逐渐发展为全球政治权力的全面运用。尽管数字操控在中国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亦只是中国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操纵国际舆论和认知来塑造有利于自身的全球环境。将中国的数字影响力仅视为“信息操作”过于狭隘,忽视了中国在海外通过各种手段试图施加的广泛政治权力。中国不仅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络空间传播信息,还通过传统媒体、学术界、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努力,以达到战略目的。
第二部分:美国政府对中国信息领域武器化的反应
面对中国的信息领域武器化,美国需整合《芯片与科学法案》及最近关于人工智能和数据安全的行政命令等重大倡议,形成一个统一战略,明确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在国内外都支持一个自由、开放、互操作的互联网。通过协调监管、战略和外交举措,将价值观统一应用于政策和实践中,对于促进信息韧性和反制威权主义影响至关重要。
主要举措的整合:美国政府应将现有的各项重大倡议整合为一个整体战略,确保各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协调与一致性,包括将《芯片与科学法案》、关于人工智能和数据安全的行政命令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的国家战略,推动自由和开放的互联网环境。
对外传达美国价值观:美国通过外交手段,应积极向国际社会传达核心价值观,倡导自由和开放的信息环境。这不仅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美国理念,也能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信息操纵行为的警惕。
与盟友合作:美国应加强与盟友和伙伴的合作,建立共同标准,推动互联互通。美国通过共享情报、联合行动和协同作战,可有效应对中国的信息威胁。
第三部分:对有效应对中国信息领域武器化的建议
为应对中国的信息环境武器化,美国需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增强自身的信息韧性和防御能力: